从挑柴担水,送一碗米、几个糍粑、一筐鸡蛋,到耕田种地、帮做农活,再到如今的自愿捐赠慰问金,几十年过去,在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茂兰镇的一个小山村,拥军优属的方式在发生变化,这份情谊始终如一。
(资料图片)
这个村子叫温平村,是一个集山区、半山区和低热河谷区于一体的普通村寨。过去数十年来,这里的老百姓用自己特有的方式,一代接着一代传承着拥军优属的好传统。
温平村村组干部来到军属家庭送温暖。王应良摄
2022年上半年,在父老乡亲的殷切期盼下,18岁的字灿杨参军入伍。今年春节,他没能回家跟父母团聚。大年初二这天早上,村民们相约过来他家唠家常送祝福,还送去6000多元慰问金。
温平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杨应荣介绍,这是各家各户年前自愿捐赠的,算是大伙的一份心意,让军人家属感受到应有的关心关怀。
很早之前,温平村就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政策,全力支持征兵工作,并切实解决好青少年入伍后家中老人无人照料、缺乏劳力等后顾之忧,让入伍青年能全身心投身保家卫国的行动中。
村里老人回忆,60多年前,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。为减轻军属家庭负担,每家每户自发为入伍新兵家庭挑一捆柴、打一担水。后来,随着经济条件改善,逢年过节村民们会给军属送些糍粑、米、鸡蛋等生活物资。20世纪80年代起,温平村的拥军优属方法转变为无偿帮助军属耕田种地、发展生产。
李忠良是一位退役军人。1978年参军入伍,在部队服役五年。服役期间,他家没少得到父老乡亲的帮助。他说,1979年,当时的大队组织了各生产队帮忙建新房。当兵第三年,李忠良回家探亲,发现新房子已建好,这让他很受感动。
近些年,温平村日子越来越好。村民们商量,各家各户自愿捐款,村组统一登记,并由入伍军人所在小组组长、村干部一同前往军属家庭慰问。这样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。
温平村村民帮助军属家庭干农活。王应良摄
每逢大年初二,全村要对新入伍军人家庭进行慰问,并代替入伍青年陪家人吃一顿团圆饭。杨应荣说,跟军属交心谈心,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以便及时帮助解决。平时谁家要是有个急事急活,大家都主动上去帮忙。
多年来,在拥军优属优良传统的耳濡目染下,温平村的一些适龄青年纷纷响应号召,选择参军入伍、报效祖国,入伍人数达60多人。目前,全村有现役军人5人,退伍军人25人。
李志祥自幼便树立了参军报国的理想。 2010年底,他光荣入伍,到部队后牢记父老乡亲嘱托,严格要求自己,刻苦提升本领,得到部队肯定,荣获三等功一次。如今,李志祥服役结束,回到地方工作,准备为家乡建设再立新功。
时代在变,村民们拥军优属的情谊始终不变。云县县委常委、人武部部长雷超说,温平村在拥军优属路上代代赓续,书写出了一曲曲不同时代的拥军优属优美赞歌。(王应良、王勇、崔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