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中国的夜市,是不是都是一个妈生的? 环球速读

北京又有夜市了!

在地摊消失的第N年,小摊、小吃和烟火气一股脑儿回归了这个夏天。


【资料图】

变化来得太突然,北京人民都跟做梦似的。40多度的桑拿天也顶不住客似云来——大家生怕美梦转眼就散。

然而,逛得越多我越发现,夜市早就没了小时候百家齐鸣,各显本事的劲:

一言以蔽之,这些新晋夜市都像一个妈生的。

再热的天儿,也热不过首都人民逛夜市的热情。

周三晚上不到7点,北京朝阳798艺术园区新开张的夜市里已经开始大排长龙。

最火的是小吃摊档,旁边的手串摊相对冷清,但白胖的摊主大哥一点儿也不着急,他正斜坐在摊位后,佯作漫不经心地和过客侃着这几天的生意:

“听他们说,这地儿周末来了14万人,14万人是什么概念,故宫那一天才放进去10万人!”

“就这个”,他的手指划过一排竹雕的金蟾手把件:“今天我卖35,前几天都卖40,根本就不够卖的!”

这当然是北京侃爷惯爱的夸张修辞手法,别说这798的一角能不能塞进去14万人,单说故宫,每天的预约入园人数也只有4万。

但人流火爆是确定的。

不只798,从王四营的盛华屯、朝阳公园边的蓝色港湾,再到房山夏村、通州日落集市,6月底,北京的夜市遍地开花。

不管是哪儿,都有不息的人潮。

小红书上,夜市相关笔记超过235万,已然超越骑行和滑板。

我们这一代人,对夜市总是抱有一些朦胧的好感。

这好感来源于一些久远的记忆,包括吃饱了跟着大人闲溜达的惬意、5毛钱的电线发圈砍成1块钱3个的快感。

来自夜市的吃食温暖肠胃,来自夜市的衣饰装点身体,大学城边廉价的山寨鞋服就是一代人时尚的启蒙教材。

城市是包容性的聚落,而夜市则是这包容性的具现。不论是谁,不论贫富,都能在夜市找到高于生存的安全感。

因此当夜市离去,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报以想念。听闻夜市复苏的消息,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它身边。

然而很遗憾,许多人乘兴而至,败兴而归。

沮丧地回到家里,开始为过去几个小时背叛空调房的决定而后悔。

不是新夜市不好,新夜市远比记忆里的老家伙洋气得多。

没有臭豆腐、烤肠与铁板鱿鱼,萦绕在摊位区的是牛肉与黄油的复合香气,这是汉堡摊档无声胜有声的吆喝,美式快餐,夹的却是和牛肉饼。

再走两步,必有一家柠檬茶摊档,柠檬与红茶灌满透明玻璃桶,客人随要随倒,颇有几分美国儿童出门赚零用的气氛。

若是闻到鸡蛋与面粉的甜香,那不是御好烧,就是鸡蛋仔。

一份普通的章鱼小丸子也要出新出奇,常见的章鱼碎被一整只小章鱼代替。

蘑菇小汉堡

更多的摊档,我愿称之为“抖音网红线下粉丝见面会”,来者全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的“顶流食品”。

比如“干净又卫生”的印度小脆球、红极一时的竹筒奶茶。

以及泰国甜品露楚、广西酸辣水果酸嘢。

只消花上几十大洋,就可以与这些往日可望不可即的“明星”来一场唇齿间的亲切交汇。

食品之外,是创意产品的天下。

手艺人兜售羊毛毡手作玩偶、像素积木玩具。

文化人卖字题画,还有人开起塔罗店,现场开摆算命。

有趣是足够有趣,新奇是足够新奇,但就是感觉,好像比从前差了点什么。

究竟差了什么呢?

老北京卤煮讲究,大肠不可洗得太过洁净,失去一点脏器的本味,那滋味就谬以千里。

人的感觉,就是如此微妙。

新夜市的一切,太体面了。

整洁、体面的烟火气,还能叫烟火气吗?不掺点儿尘土与热汗,这烟火气感觉有点“塑料”。

摊位很体面。

一辆辆蓝白色小车排成整齐的队列,主办方统一帮忙解决水电。

小灯一拉,布帘一挂,氛围感拉满。

不必担心城管的不时光顾,不必为了逃跑颠碎一车鸡蛋而心疼痛哭。

摊主也很体面。

他们年轻时尚,打扮入时,谈起品牌与运营头头是道,仿佛即使摊练黄了,转身就能再次成为高级写字楼里的一员。

和如此体面的摊主,总是不好意思讲价的。

但那过于体面的价格,却很不给社畜的钱包留面儿。

“如果要吃这么贵的东西,我为什么不去店里?”

逃离一家甜品摊后,我的朋友小满提出灵魂一问。

刚刚我们被这里的盒子蛋糕吸引,巴掌见方的便当盒里,满满塞着蛋糕奶油和芋泥,看起来好吃极了。

然而一问价格,答曰64元,蠢蠢欲动的馋心立刻缩了回去。

与廉价的老派夜市不同,新夜市的价格和它的定位一样洋气。

竹筒冰淇淋25元、牛肉汉堡32元、天气热时,一杯柠檬茶也能卖到近30元。

以北京物价来说不算太贵,但也绝对不便宜。

但夜市,它不本应该是花最低廉的价格,获取最简单快乐的“穷人游乐园”吗?

不需要多高级的和牛,也不需要多新鲜的松露,只要一根淀粉肠,就能美上许久。

退一步说,如果贵而美味还则罢了,但夜市的出品总是很难保障。

30元买下的提拉米苏,半指薄厚,用料可以品尝出扎实,马斯卡彭芝士和咖啡力娇酒搭配得当。

然而,这份或许曾经很优秀的甜品,在高温的室外环境下变得糟糕透顶。奶油与奶酪升温,变为温热的油脂,入口的瞬间油腻遮蔽了所有味道。

摊主生疏的操作同样会摧毁口感。众所周知,印度小脆球是在油炸脆球中灌入臭臭的薄荷汤汁,因此制作和食用的速度都必须快,否则脆球将变得软榻。

在印度街头,小脆球通常是现做现吃,顾客吃完一个,摊主再制作一个,最后依照总个数算钱。

而中国摊主通常以6个球为一份出品,如果技艺不精,手速较慢,那么先制作的小球很容易失去酥脆。

如果说早餐摊上干净利落的煎饼师傅是职业摆摊人的范本,那么夜市上的年轻摊主就是在牙牙学语。

去到夜市,我们期待偶遇几十年专煮一碗豆汁的豆汁仙人,更大概率遇上的却是上个礼拜刚学会煎蛋的“炼气期萌新”。

更糟的是,在这么得体的场合,吃到难吃的东西还不好意思摔碗,只能默默露出一个礼貌的微笑,权当资助了一位未来的“煎蛋仙人”。

过于洁净的体面,就这样夺走了夜市的生命力。

一个城市空间,为什么需要夜市?

想必不仅仅是增加几个就业岗位这么简单。

当年热情拥抱网购的时候,大概谁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如此渴望回归线下。

屠龙少年与恶龙已然身份互换。

曾经,线上商城意味着无限的新鲜可能,而现在,线上商城成了算法周密的信息围城。

反而是尚未被算法监控的线下,留下了一丝邂逅惊喜的喘息之机。

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,夜市也是一种具有情绪功能的城市景观。

最近,美国旧金山就计划引进中国台湾的夜市,希望借此改善当地的毒品和治安问题。

他们的具体计划是这样的,在旧金山Irving St.规划摊位与路线,每到夜晚,封闭车辆通行,邀请大家来参加夜市:

“夜市一到白天,便是一条车水马路的热闹街道……地面上的路线和数字,有着摊贩夜晚摆设的位置,以及摊贩间的人行区域。”

市议员Joel Engardio提出,热热闹闹在一起吃喝的夜市氛围可以帮助人们找回对社区的连接,重构街道在晚间的氛围,这将有利于打破当地越穷越乱、越乱越穷的“厄运循环”。

人类学家项飚在《十三邀》曾经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,正应和了夜市的回归。他说: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,是“消灭附近”。

个体两极分化:要么做一个自我封闭的“原子”,要么凌驾于世做“宏观”评论。

而“附近”恰好在这两极之外,它是楼下的小花园、街边的小菜店,我们每天两点一线的途中可能都会经过,但从不会走进去多看一眼。

当网络消弭时空的局限,我们越来越不需要与他人在生活场景中对面交流——不需要问路也能知道位置,不需要打听也能知道饭店的口碑,于是发生在“附近”的互动越来越罕见。

这当然是社恐的福音,是对羞涩之人的温柔,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偷懒:因为懒于在生活中面对沟通可能带来的“摩擦”,所以直接消灭了沟通。

然而,正如项飚所说,没有人能够脱离他人而存在:

“个人的意义与尊严出路不在于个人,一定是在于关系。没有一个天然的个人尊严,没有一个(所谓尊严的)东西在那里。你不能够去追求个人尊严,你一定要去建构出附近,重新去想这个关系,建构出这个关系。”

也因此,当“附近”被过度消灭,它就成了我们最稀缺,最渴求的东西。

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曾经拥有过的夜市?

贪图便宜吗?没有什么能比淘宝和拼多多更加廉价。

原因无他,只因为夜市就是我们亲手弄丢的“附近”。

而这,正是“新夜市”最大的悲哀——本应组成“附近”的它,却选择了重现互联网空间。

它们千篇一律地重复着互联网上的“摆摊圣经”,学习前辈的成功经验:用相似的小彩灯装点相似的招牌,写相似的促狭slogan,卖相似的网红产品。

好比本应造梗的春晚,反而开始抄袭年度网络热梗。

于是,美好而自由的童年幻梦碎成了一地泡影。

当我们钻出数字的密网,准备接上一口地气时会发现,那诱人的现实,不过是网络的另一道投影。

推荐DIY文章
主打旗舰品质,江铃福特新款轻客将重塑轻客市场新标杆
关注:沧海一声笑歌词完整版写了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!
环球简讯:辽宁丹东旅游攻略汇总 以及旅行前注意事项一一告知
【世界新视野】谢霆锋主演的全部电影 《新警察故事》谢霆锋和成龙的搭配堪称经典
最好看的吸血鬼片介绍 你印象里的吸血鬼都是什么样子?_全球时讯
世界球精选!你的爱不离不弃歌词歌谱 这是收录于《神机会的风》中一首歌曲
精彩新闻

超前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