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近日,一则“教师体罚学生被开除,44名家长挽留”的消息,冲上了微博热搜。
涉事学校为广东东莞的一所民办小学。有家长反映,他的女儿读小学二年级,因和同学在课堂上做不雅手势,被老师罚扎马步,还被老师用棍条抽打。该校校长向媒体表示情况属实,学校已对被罚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,并向学生家长道歉、解释,此外对涉事老师进行了解聘处理。
被罚的孩子班里共有47名学生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事发后有44名学生的家长在班级微信群中参与接龙,挽留涉事老师。
一位体罚学生的老师,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多家长的支持?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,那就是家长们看到了这位老师“体罚”背后的责任心。老师在课堂上向违反纪律的学生扔粉笔头、用教鞭“敲打”,对于很多“70后”“80后”来说可能仍然记忆犹新。当时不仅学生不以为忤,而且大部分家长也都表示理解,因为老师的做法并不是要故意体罚、惩戒学生,而是真的为了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,更好地成长。
当然,我们并非因为“初衷好”就赞成老师随意体罚学生,而且根据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(试行)》中的相关内容,这位教师的惩戒方式,的确“超标”了。教师手中“落下的戒尺”一定要“有理有度”,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。但仅仅因不当惩戒犯错学生就立即解聘涉事老师,却非妥善之道。试想,会有多少老师看到这样的前车之鉴,今后便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呢?
好的教育,必然是宽严相济、奖惩分明的;好的老师,必然是管教同步、严慈同体的。还记得电影《老师·好》中,那位不苟言笑,甚至对学生有些粗暴的老师形象吗?师者父母心,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老师吧。(柏鉴)